[1] |
周月, 李康宁, 游曲波, 胡跃明, 包轶文, 苏胜勇, 周建明.
一种测量重核素的小型高压型加速器控制系统的研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9, 36(4): 426-432.
doi: 10.11804/NuclPhysRev.36.04.426
|
[2] |
谢宏明, 武军霞, 冒立军, 叶民友, 张雍, 朱光宇, 马小明, 薛纵横, 景龙, 魏源, 杜泽.
一种应用于HIRFL-CSR上的非拦截式剩余气体电离束流剖面探测器(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 34(4): 773-778.
doi: 10.11804/NuclPhysRev.34.04.773
|
[3] |
刘大委, 王猛, 徐星, 颜鑫亮, 帅鹏, 涂小林, 张玉虎, 陈瑞九, 邢元明, 原有进, 杨建成, 徐瑚珊, 夏佳文.
核素等时性质量测量实验中一种基于离子速度纯化次级束的方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 33(3): 302-307.
doi: 10.11804/NuclPhysRev.33.03.302
|
[4] |
陈江波, 杨彦云, 王建松, 王琦, 金仕纶, 马朋, 马军兵, 黄美容, 韩建龙, 白真, 胡强, 金磊, 李勇, 赵明辉.
放射性束弹性散射实验中的一种位置校准方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1): 53-57.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1.053
|
[5] |
张崇宏, 杨义涛, 宋银, J.S.Jang, 孙友梅, 金运范, 李炳生.
一种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高能重离子辐照效应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9, 26(1): 48-54.
doi: 10.11804/NuclPhysRev.26.01.048
|
[6] |
刘成安.
核爆氘-氘聚变能电站——聚变能和平利用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7, 24(4): 328-332.
doi: 10.11804/NuclPhysRev.24.04.328
|
[7] |
李君清, 左维, 冯兆庆, 靳根明, 赵恩广.
重离子碰撞中超重核的形成机制(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 23(4): 396-398.
doi: 10.11804/NuclPhysRev.23.04.396
|
[8] |
马新文, 詹文龙, 张大成.
直接鉴别超重元素Z和A的一种新的可能方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 23(4): 418-422.
doi: 10.11804/NuclPhysRev.23.04.418
|
[9] |
董玉川, 王琦, 李松林, 段利敏, 吴和宇, 徐华根, 陈若富, 徐瑚珊, 韩建龙, 李志常, 路秀琴, 赵葵, 周平, 刘建成, Sergey Yu-kun.
19F+27Al深部非弹性碰撞产物的角分布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4, 21(4): 387-388.
doi: 10.11804/NuclPhysRev.21.04.387
|
[10] |
于得洋, 陈熙萌, 杨治虎, 王强, 卢荣春, 刘惠萍, 祁中, 吴翠娥, 蔡晓红, 马新文, 刘兆远.
非全裸氟离子与氖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2): 172-175.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02.172
|
[11] |
于得洋, 陈熙萌, 杨治虎, 吴翠娥, 刘惠萍, 祁中, 卢荣春, 王强, 马新文, 蔡晓红, 刘兆远.
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1): 62-65.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01.062
|
[12] |
蔡晓红, 马新文, 刘惠萍, 杨治虎, 于得洋, 陈熙萌, 刘兆远, 申自勇, 吕魁.
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中的多重电离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0, 17(3): 179-182.
doi: 10.11804/NuclPhysRev.17.03.179
|
[13] |
姜焕清.
重离子碰撞中的介子——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上可能实验的讨论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 16(3): 153-158.
doi: 10.11804/NuclPhysRev.16.03.153
|
[14] |
叶克江.
一种简单的背散射处理方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6, 13(1): 28-31.
doi: 10.11804/NuclPhysRev.13.01.028
|
[15] |
江栋兴, 钱兴.
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6, 13(2): 16-19.
doi: 10.11804/NuclPhysRev.13.02.016
|
[16] |
黄业成, 吴锺立.
用中能重离子反应合成新核素的一种可能机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0, 7(3): 13-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7.03.013
|
[17] |
李祖玉, 戴光曦.
重离子近心碰撞核反应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8, 5(4): 13-15.
doi: 10.11804/NuclPhysRev.05.04.013
|
[18] |
R.Bock, H.Emling, K.D.Hildenbrand, 诸永泰.
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5, 2(3): 2-7.
doi: 10.11804/NuclPhysRev.02.03.002
|
[19] |
R.Bock, H.Emling, K.D.Hildenbrand, 禇永泰.
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续完)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5, 2(4): 12-13.
doi: 10.11804/NuclPhysRev.02.04.012
|
[20] |
K.D.Hildenbrand, 冯思普.
入射能量12MeV/u 以上的重离子深部非弹性碰撞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4, 1(2): 6-11.
doi: 10.11804/NuclPhysRev.01.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