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核物理
金属固体的离子束非晶化
董远达, 储昭琴
1987, 4(3): 1-5.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01
摘要:
我们熟悉的固体物质大多数是以晶态形式存在的,特别是金属。因此,传统的固体物理的研究是以三维的长程有序和平移对称的晶体为基础的。长期以来,材料科学的发展也都是通过改变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来获得具有更为优越性能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它的对立面-非晶态材料的研究。直到五十年代中期,这种状况才开始改变。非晶态材料的研究开始于半导体的电子特性。然而,人们对非晶态材料作为新型材料的认识可以说是从196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重离子注入超导体的研究
王广厚
1987, 4(3): 6-11.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06
摘要:
研究离子注入对超导体结构和电学性质的影响基于两个目的:探索离子注入技术制造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途径和利用离子注入超导体研究超导电性的基本特征。本文就此讨论重离子注入在超导体研究中的作用。
重离子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姚新民, 刘宏清, 夏柏华, 黄兴鼎, 张沪生
1987, 4(3): 12-15.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12
摘要:
随着重离子核物理的发展,重离子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深入。除了在离子注入、光导、“磁泡”、高温超导、辐射肿胀、核过滤器、真空分层绝热、材料表面研究、离子射线照相等方面应用外,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得到应用。而且,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注意,并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75年,日本的文部省把重离子科学的基础研究作为特定研究,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经费约为46,897(千日圆),关于重离子束的生物医学效应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核技术应用
金属与陶瓷的离子束表面改性
戚震中, 姚伟国
1987, 4(3): 16-21.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16
摘要:
近年来,用荷能离子束对金属和陶瓷材料的近表面区进行改性的研究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离子束注入和离子束混合使材料的近表区结构、组成均发生变化,还因离子辐照引起碰撞级联造成缺陷,这些作用最终影响到材料的性能。离子注入固体或薄膜的表面,不仅是使其改性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材料基础研究的一种理想的工具。本文综述了(i)离子注入金属与陶瓷引起的近表面区的各种变化;(ii)由此而导致的性能改变;(iii)离子束混合效应。
重离子的剂量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卫增泉
1987, 4(3): 22-2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22
摘要:
从1935年美国Berkeley 回旋加速器上产生的中子对哺乳动物辐照的研究表明,由重离子产生的相当浓密的电离对正常的和恶性增生的(neoplastic)组织造成的生物效应要比X 或γ射线造成的生物效应大。因此对采用重离子来治疗疾病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导致了中子治癌的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较大的回旋加速器产生的较高能量的重离子,辐射治疗研究就进一步发展了。第一次用重离子做辐射生物研究是1952年由美国Berkeley 实验室开始的,1954年后在治疗恶性增生的、代谢性.......
核微孔膜的制备及其研制设想
李光伟, 张叔鸣
1987, 4(3): 27-33.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27
摘要:
前言人们很早就在天然云母上发现了记录放射性矿物中裂变碎片和宇宙射线中高能带电粒子的径迹。不同能量和种类的带电粒子和裂变碎片打在云母、玻璃和有机聚合物等绝缘材料上,只要“离子”或“碎片”的能量大于这种绝缘材料的记录阈,它都能产生一个可记录的径迹。这种径迹通过不同的化学蚀刻条件就可以形成可观察的核径迹,它为研究重离子核物理提供测量反应出射道的带电粒子、裂变碎片的能量、质量和产额方面的信息。这就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核径迹探。
穆斯堡尔谱学数据处理方法的进展与动态
李士
1987, 4(3): 34-39.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34
摘要:
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至今已有二十九年了。穆斯堡尔谱学(M·S)虽然只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学科领域。M·S 的应用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150个单位开展M·S 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1981年成立了在中国核物理学会领导下的M·S 学组,全国性的M·S 应用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近年来,学组同国际M·S 组织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国际上的一定重视。可以预计我国的M·S 研究工作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JUHU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焦敦庞, 葛元秀, 王彦瑜, 余掬生
1987, 4(3): 40-43.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40
摘要:
JUHU 系统是西德重离子研究中心(G-SI)Lynen 教授研制的用于中、低能重离子物理实验的在线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运行已有十余年历史,并处于不断更新中。1985年10月Lynen 教授来兰时作了安装,但由于种种原因系统安装尚未完成。鉴于JUHU 系统在软件结构上的一系列特点,有较强的可扩充性与可替换性,并且考虑到现实可行性,我们选用该系统作为我所HIRFL 第一期数据获取系统的基本构型。一年来,我们对该系统作了认真的剖析,结合当前的具体条件对系统硬件作了更改.
辐照交联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
孙伟
1987, 4(3): 44-48.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44
摘要:
一九五二年A.Charlesby 首先发现了聚乙烯的辐照交联,一九五四年美国电子化学公司Arno Brasch 用高能电子照射聚乙烯,首次应用于电线电缆的绝缘。一九五七年美周开始利用加速器进行高聚物的辐照,同时建立了辐射加工的专门企业Raychem。一九六○年美国和英国仅几家公司进行生产,产品也仅限于薄膜和电缆。随着可辐照的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以及电子加速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六十年代中期0.5—2.5兆伏大功率电子加速器的工业化,才使高聚物的辐照交联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磁场、电场、电磁场和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及安全性
王兴林
1987, 4(3): 49-53.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49
摘要:
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磁场、电场、电磁波之中。地球有磁场、大气层中有雷电、太阳和其它一些星球也有磁场,有的星球还发出电磁波。这些天然的电磁场、电磁波对人体危害不大,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产生了某些依存性。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与电、磁、波有关的设备、器具大量涌现。如电波发射台、高压输电线、工业上的高频机械(焊接、淬火、熔炼等)、科研上的加速器、核融合装置、医疗中的核磁共振装置和一些波谱诊断仪、理疗器、交通中的磁浮列车、办公室........
GANIL的三个主要实验装置介绍
祝翔, 王柄, 沈文庆
1987, 4(3): 54-57.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3.054
摘要:
法国GANIL 加速器于1983年1月开始进行物理实验,其能量范围为20—100MeV/u,柬流强度范围为1.5×10~(12)粒子/秒(94MeV/u~(16)O)到2×10~9粒子/秒(23MeV/u~(100)Mo)。加速器提供了相当好的束流品质,束流能量分辨好于10~(-3),水平发散度和垂直发散度小于5π毫米毫弧度[1]。由于GANIL 是国际上较早达到中能区的重离子加速器,并且具有相当强的束流强度,所以它的实验装置和物理工作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图1是GANIL 的实验区,本文主要介绍它的三个主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