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根, 谭智威, 楼建玲, 蒋颖, 叶沿林.
利用直接核反应研究轻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20, 37(3): 1-12.
doi: 10.11804/NuclPhysRev.37.2019CNPC09
|
[2] |
丁小雪, 张宇, 李磊, 罗延安, 潘峰, Jerry P. Draayer.
SD对壳模型下原子核形状相变(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 34(1): 98-104.
doi: 10.11804/NuclPhysRev.34.01.098
|
[3] |
张苏雅拉吐, 罗飞, 陈志强, 特木尔巴根.
利用GEANT4和FLUKA研究质子诱发散裂反应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 33(3): 370-373.
doi: 10.11804/NuclPhysRev.33.03.370
|
[4] |
颜瑜成, 刘明哲, 刘福至.
一种折中的小波阈值方法对γ能谱平滑处理的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3): 407-410.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3.407
|
[5] |
潘晖, 赵耀林, 韩银录.
质子与52Cr反应数据理论计算与分析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2): 242-247.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2.242
|
[6] |
吕绮雯, 卫华荣, Rahim Magda A., Fakhraddin S., 刘福虎.
低能重离子诱导反应中轻带电粒子和蒸发剩余物的能谱(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2, 29(1): 25-35.
doi: 10.11804/NuclPhysRev.29.01.025
|
[7] |
张霄吉, 郭文军, 张凡, 倪晟.
从能谱中提取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信息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2, 29(3): 230-234.
doi: 10.11804/NuclPhysRev.29.03.230
|
[8] |
张雅玲, 阮锡超, #, 姚泽恩, 黄翰雄, 李霞, 周祖英, 唐洪庆, 聂阳波, 鲍杰.
8.19 MeV中子与9Be作用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 28(3): 366-370.
doi: 10.11804/NuclPhysRev.28.03.366
|
[9] |
续瑞瑞, 葛志刚, 刘挺进.
n+46—50, natTi全套中子数据评价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8, 25(1): 91-96.
doi: 10.11804/NuclPhysRev.25.01.091
|
[10] |
王光昶, 郑志坚, 杨向东, 谷渝秋, 吴云波.
超热电子的产生与输运背向辐射的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2): 200-203.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2.200
|
[11] |
昭日格图, 白洪波, 张进富.
142-164Dy核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2): 167-171.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2.167
|
[12] |
张瑞平, 罗延安, 潘峰, 宁平治, Jerry. P. Draaye.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偶偶Mo核的集体性质(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4): 434-437.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4.434
|
[13] |
叶沿林, 庞丹阳, 葛愉成,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艾颖, 张高龙, 王佳,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 Yamaguchi, C. Wu, R. Kanungo, D. Fang, I. Tanihata.
晕核6He(25 MeV/u)的单、双中子转移截面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1): 1-2.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1.001
|
[14] |
张国辉, 陈金象, 唐国有, 施兆民, 陈泽民, Yu.M.Gledenov, M.Sedysheva, G.Khuukhenkhuu.
轻核(n,x)反应微分截面的实验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4, 21(4): 400-403.
doi: 10.11804/NuclPhysRev.21.04.400
|
[15] |
白洪波, 刘凤英, 李岩松, 周光荣, 张进富.
62-76Zn核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3, 20(3): 176-181.
doi: 10.11804/NuclPhysRev.20.03.176
|
[16] |
宁传刚, 邓景康, 尚仁成, 卢杰.
BEPC Compton散射极化仪的理论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 16(1): 58-60.
doi: 10.11804/NuclPhysRev.16.01.058
|
[17] |
叶邦角, 范扬眉, 韩荣典.
中子引起的α粒子发射DDX数据测量进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 16(4): 273-277.
doi: 10.11804/NuclPhysRev.16.04.273
|
[18] |
赵玉民, 顾金南.
偶偶核性质系统学研究状况及展望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3, 10(1): 10-12.
doi: 10.11804/NuclPhysRev.10.01.010
|
[19] |
王书暖, M.Herman, G.Reffo.
FKK多步复合核模型发射模式分析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3, 10(1): 7-9.
doi: 10.11804/NuclPhysRev.10.01.007
|
[20] |
马永和, 徐秋静.
天然放射性在工农业中的一些应用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2, 9(4): 47-50.
doi: 10.11804/NuclPhysRev.09.04.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