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钱晶, 葛智刚, 刘廷进, 卢涵林, 周祖英, 阮锡超, 陈国长, 王朝辉, 聂阳波, 吴海成.
20MeV以下快中子与56Fe非弹性散射截面的分歧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 34(3): 514-519.
doi: 10.11804/NuclPhysRev.34.03.514
|
[2] |
戴宏凯, 陈旭荣, 符彦飙.
高Q2电子原子核单举准弹性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 34(4): 718-723.
doi: 10.11804/NuclPhysRev.34.04.718
|
[3] |
江学敏, 李云德.
由3个不同的初始手征角给出的初次迭代后的自洽手征孤子解 (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5, 32(4): 405-409.
doi: 10.11804/NuclPhysRev.32.04.405
|
[4] |
叶巍.
用He 离子诱导的裂变激发函数探测核摩擦强度(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3): 344-349.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3.344
|
[5] |
陈江波, 杨彦云, 王建松, 王琦, 金仕纶, 马朋, 马军兵, 黄美容, 韩建龙, 白真, 胡强, 金磊, 李勇, 赵明辉.
放射性束弹性散射实验中的一种位置校准方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1): 53-57.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1.053
|
[6] |
肖冉, , 刘艳芬, 许文贞, 谭宗泉, 成斌, 孔伟, , 叶邦角.
大俘获立体角的内靶超导螺线管表面muon 源的设计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4): 468-474.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4.468
|
[7] |
王立春, 程锦霞, 李彦晶, 蒋翔, 晏世伟.
中高能重离子弹核碎裂反应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 30(2): 107-1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30.02.107
|
[8] |
齐波, 阮锡超, #, 姚泽恩, R.Nolte, 陈国长, 黄翰雄, 李永明, 周斌, 马中原, 张雅玲, 仲启平, 聂阳波, 陈效先, 周祖英.
15N(p, n)15O反应中子源0°角激发函数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 28(2): 251-255.
doi: 10.11804/NuclPhysRev.28.02.251
|
[9] |
王宏伟.
逆运动学弹性共振散射方法在非束缚核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3): 233-237.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3.233
|
[10] |
庞丹阳, 叶沿林,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陈志强, 胡青元, 张高龙, 王佳, A.Ozawa, Y. Yamaguchi, C. Wu, R. Kanungo, D. Fang, I. Tanihata.
晕核6He(25 MeV/u)在9Be上的弹性散射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1): 6-10.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1.006
|
[11] |
武青, 周丽娟, 马维兴.
在原子核结构的Jastrow描述中质子与4He的弹性散射(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4, 21(3): 197-202.
doi: 10.11804/NuclPhysRev.21.03.197
|
[12] |
孙志红.
用模型势方法研究正电子与稀有气体的弹性散射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Suppl): 73-76.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S1.073
|
[13] |
朱林繁, 刘小井, 李文斌, 苑震生, 成华东, 钟志萍, 徐克尊.
微分散射截面测量中气压效应的修正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2): 150-152.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02.150
|
[14] |
仇九子, 袁俊谦.
T(d,n)4He中子源出射中子能量的单色性与最佳出射角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7, 14(1): 50-52.
doi: 10.11804/NuclPhysRev.14.01.050
|
[15] |
解文方, 阮文英.
11B快中子非弹性散射的理论计算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5, 12(3): 31-33.
doi: 10.11804/NuclPhysRev.12.03.031
|
[16] |
解文方.
10B中子非弹性散射的理论计算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3, 10(2): 46-49.
doi: 10.11804/NuclPhysRev.10.02.046
|
[17] |
丁训良, G.Schatz, R.Fink, G.Krausch, B.Luckscheiter, R.Platzer, J.Voigt, U.Wöhrmann.
扰动角关联在表面研究中的应用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2, 9(2): 29-34.
doi: 10.11804/NuclPhysRev.09.02.029
|
[18] |
范我, 张叔鸣.
扰动角关联在化学中的应用(续)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6, 3(4): 34-38.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4.034
|
[19] |
范我, 张叔鸣.
扰动角关联在化学中的应用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6, 3(3): 32-37.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3.032
|
[20] |
G.Dussel, 刘国兴.
在重离子弹性反应中关于增加大角散射的预言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5, 2(1): 29-31.
doi: 10.11804/NuclPhysRev.02.0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