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丙岩, 陈志强, 韩瑞, 张鑫, 田国玉, 石福栋, 孙慧.
利用GEANT4和TALYS研究中子与铁作用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20, 37(1): 104-108.
doi: 10.11804/NuclPhysRev.37.2019061
|
[2] |
陈玖龙, 程俊皓, 邓军刚, 李小华.
基于两势方法系统研究壳结构对原子核α衰变的影响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8, 35(4): 470-474.
doi: 10.11804/NuclPhysRev.35.04.470
|
[3] |
楼建玲, 陈洁, 庞丹阳, 张允, 叶沿林.
轻奇特核结构中的核心激发——以11Be为例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 34(2): 129-137.
doi: 10.11804/NuclPhysRev.34.02.129
|
[4] |
张苏雅拉吐, 罗飞, 陈志强, 特木尔巴根.
利用GEANT4和FLUKA研究质子诱发散裂反应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 33(3): 370-373.
doi: 10.11804/NuclPhysRev.33.03.370
|
[5] |
苏婷, 贾祥富, 孙世艳, 段月花.
2 MeV/amu裸碳离子碰撞氦离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的结构(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5, 32(1): 89-94.
doi: 10.11804/NuclPhysRev.32.01.089
|
[6] |
张苏雅拉吐, 陈志强, 韩瑞, 刘星泉, 林炜平, 靳增雪, 刘建立, 石福东.
Ep≤63 GeV 质子入射铅、铋引起的中子产生双微分截面的模拟(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2): 235-241.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2.235
|
[7] |
张雅玲, 阮锡超, #, 姚泽恩, 黄翰雄, 李霞, 周祖英, 唐洪庆, 聂阳波, 鲍杰.
8.19 MeV中子与9Be作用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 28(3): 366-370.
doi: 10.11804/NuclPhysRev.28.03.366
|
[8] |
齐波, 阮锡超, #, 姚泽恩, R.Nolte, 陈国长, 黄翰雄, 李永明, 周斌, 马中原, 张雅玲, 仲启平, 聂阳波, 陈效先, 周祖英.
15N(p, n)15O反应中子源0°角激发函数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 28(2): 251-255.
doi: 10.11804/NuclPhysRev.28.02.251
|
[9] |
盖志刚, 李公平#.
铜团簇嵌入原子势模型的参数修正及应用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7, 24(1): 76-79.
doi: 10.11804/NuclPhysRev.24.01.076
|
[10] |
王庆武, 李希国.
超子的稀有衰变及CP不守恒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 23(3): 263-270.
doi: 10.11804/NuclPhysRev.23.03.263
|
[11] |
王佳, 叶沿林, #,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张高龙, 庞丹阳, 吴翠娥,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Yamaguchi,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晕核6He(25 MeV/u)在9Be上的破裂反应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1): 3-5.
doi: 10.11804/NuclPhysRev.22.01.003
|
[12] |
张国辉, 陈金象, 唐国有, 施兆民, 陈泽民, Yu.M.Gledenov, M.Sedysheva, G.Khuukhenkhuu.
轻核(n,x)反应微分截面的实验测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4, 21(4): 400-403.
doi: 10.11804/NuclPhysRev.21.04.400
|
[13] |
丽清, Y.Khajuria, 陈向军, 徐克尊.
Ag+(4d10)离子三重微分截面的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Suppl): 23-25.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S1.023
|
[14] |
C.D.Lin, Teck Lee, T.Y.Shi.
低能电荷转移截面和高能转移电离研究(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2): 140-143.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02.140
|
[15] |
朱林繁, 刘小井, 李文斌, 苑震生, 成华东, 钟志萍, 徐克尊.
微分散射截面测量中气压效应的修正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2): 150-152.
doi: 10.11804/NuclPhysRev.19.02.150
|
[16] |
宋宏秋, 章利良, 苏汝铿, 王平.
奇异强子物质的有效模型描述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1, 18(1): 9-15.
doi: 10.11804/NuclPhysRev.18.01.009
|
[17] |
李磊, 宁平治.
现代核子-核子势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0, 17(2): 63-71.
doi: 10.11804/NuclPhysRev.17.02.063
|
[18] |
苏前敏, 马余刚, 沈文庆, 王建松, 蔡翔舟, 方德清.
晶格气体模型在重离子物理中的应用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 16(4): 230-236.
doi: 10.11804/NuclPhysRev.16.04.230
|
[19] |
贾祥富, 粱景辉, 潘念东.
电子碰撞Li~+(ls)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 16(2): 104-109.
doi: 10.11804/NuclPhysRev.16.02.104
|
[20] |
贾祥富, 潘念东, 陈长进, 徐克尊.
中低能入射电子与氦离子碰撞的(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8, 15(1): 26-30.
doi: 10.11804/NuclPhysRev.15.0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