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施梳苏.
RHIC-STAR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可鉴别粒子的集体流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20, 37(3):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37.2019CNPC72
|
[2] |
李秀君, 司凡, 付泽邦, 张一飞.
Au+Au重离子碰撞中5~200 GeV碰撞能量下的温度涨落与比热(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9, 36(4): 395-399.
doi: 10.11804/NuclPhysRev.36.04.395
|
[3] |
赵杰, 涂周顿明, 王福强.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手征磁效应寻找的现状(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8, 35(3): 225-242.
doi: 10.11804/NuclPhysRev.35.03.225
|
[4] |
田舰, 叶巍.
同位旋对用裂变截面探测鞍点前摩擦的影响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 34(3): 529-533.
doi: 10.11804/NuclPhysRev.34.03.529
|
[5] |
蔡燕兵, 李云德.
极端相对论能量的质子质子碰撞中的Ks0和Λ产生(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 33(3): 281-285.
doi: 10.11804/NuclPhysRev.33.03.281
|
[6] |
余功明 杨海涛 李云德.
色玻璃凝聚近似下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双轻子和光子产生(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6, 33(1): 25-29.
doi: 10.11804/NuclPhysRev.33.01.025
|
[7] |
蔡燕兵, 余功明, 李云德.
pp和PbPb碰撞中大横动量K和π的光生过程(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1): 14-18.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1.014
|
[8] |
李杉, 颜廷志.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标度性质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2): 135-141.
doi: 10.11804/NuclPhysRev.31.02.135
|
[9] |
王立春, 程锦霞, 李彦晶, 蒋翔, 晏世伟.
中高能重离子弹核碎裂反应研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 30(2): 107-1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30.02.107
|
[10] |
苏军, 张丰收.
重离子碰撞中的核温度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 30(3): 352-358.
doi: 10.11804/NuclPhysRev.30.03.352
|
[11] |
张英逊, 李祝霞, 周承双, 曾敏儿.
同位旋依赖的碎块判断方法对重离子碰撞观测量的影响(英文)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 30(3): 324-330.
doi: 10.11804/NuclPhysRev.30.03.324
|
[12] |
张霄吉, 郭文军, 张凡, 倪晟.
从能谱中提取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信息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2, 29(3): 230-234.
doi: 10.11804/NuclPhysRev.29.03.230
|
[13] |
郭艳青, 任中洲.
同位旋效应对F同位素s-d能级间隙的影响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 28(2): 157-161.
doi: 10.11804/NuclPhysRev.28.02.157
|
[14] |
张英逊, 卢晓华, 赵凯, 李祝霞, P.Danielewicz, M.B.Tsang.
利用重离子碰撞确定对称能的密度依赖形式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1, 28(4): 377-395.
doi: 10.11804/NuclPhysRev.28.04.377
|
[15] |
高辉, 肖国青, 张丰收, 高启.
丰质子核反应中轻带电粒子发射的同位旋效应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 23(3): 280-283.
doi: 10.11804/NuclPhysRev.23.03.280
|
[16] |
靳根明.
重离子物理和交叉学科研究及CSR工程进展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4, 21(2): 73-76.
doi: 10.11804/NuclPhysRev.21.02.073
|
[17] |
刘建业, 邢永忠, 郭文军.
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同位旋分馏的特征和机制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4, 21(2): 86-89.
doi: 10.11804/NuclPhysRev.21.02.086
|
[18] |
刘建业, 郭文军, 杨艳芳, 左维, 李希国, 赵强.
动量相关作用在原子核阻止作为探针中的重要性
.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1, 18(4): 276-281.
doi: 10.11804/NuclPhysRev.18.04.276
|
[19] |
张丰收.
同位旋相关的输运理论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 16(3): 169-176.
doi: 10.11804/NuclPhysRev.16.03.169
|
[20] |
刘建业, 刘航, 王顺金, 陈波, 左维, 李希国.
重离子碰撞的两体关联输运理论
.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8, 15(4): 249-257.
doi: 10.11804/NuclPhysRev.15.0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