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

张敬业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引用本文: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Nuclear Physics Review,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Citation: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Nuclear Physics Review,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

  • 摘要: 自1977年B.Mottelson 在东京国际核物理大会上肯定和介绍了推转壳模型(1)以来,到七十年代末,利用这一模型的理论结果来描述大形变核的高自旋态行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利用与转动频率无关的基态形变ε和对能隙Δ(通常用奇偶质量差的80%,原因见下述),算得的第一次带交叉(超带与基带的交叉)频率,两带互作用强度及排列角动量等物理量能够和大量大形变核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对于通常推转模型的缺点,诸如把实际上是给定自旋下两带间的.........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85
  • HTML全文浏览量:  100
  • PDF下载量:  44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1987-06-20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摘要: 自1977年B.Mottelson 在东京国际核物理大会上肯定和介绍了推转壳模型(1)以来,到七十年代末,利用这一模型的理论结果来描述大形变核的高自旋态行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利用与转动频率无关的基态形变ε和对能隙Δ(通常用奇偶质量差的80%,原因见下述),算得的第一次带交叉(超带与基带的交叉)频率,两带互作用强度及排列角动量等物理量能够和大量大形变核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对于通常推转模型的缺点,诸如把实际上是给定自旋下两带间的.........

English Abstract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引用本文: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Nuclear Physics Review,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Citation: 张敬业. 关于核形状及对关联随自旋及组态变化规律的探讨[J]. Nuclear Physics Review, 1987, 4(2): 1-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4.02.0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